Tuesday, April 26, 2005

网络“论坛”商务模式观察

时间:2005年04月25日 11:20
来源:王鹏彬 原创-IT



论坛被一些研究者推为下一波互联网创业模式。最近,本人对国内一些论坛进行了跟踪研究,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,请诸位方家斧正。



1、论坛商务模式形成轨迹



(1) 纯论坛阶段:简单无心,免费求真



纯论坛阶段的特征是一组核心人群(某领域的前沿专家)用最简单最低成本的技术形式无意识的共同探讨关心的问题。也就是说,论坛的雏形就是一个问题组。与一般问题组的封闭形态不同的是,这个问题组不但采取免费形式,而且对公众(网民)无条件开放;同时,这个组所讨论的问题外延很大。



(2)脱论坛阶段:顺势而成,利出自然



核心人群由于是该话题的前沿专家,通过长期的交流学习又共同提高了话语霸权,因此逐渐在论坛的边缘人群中确立了意见领袖地位。水平最高的意见领袖逐渐成为论坛的当然精神中心,一般的意见领袖则成为各个板块的斑竹,自然形成高低搭配,分兵把守的组织系统。

同时,边缘人群逐步壮大,一方面信息的需求超出了免费论坛能够承受的供给范围,另一方面市场的群众基础开始成熟,此外,大量的稀缺知识资源也已经通过长期的积累储备到位。

此时,论坛逐步褪去免费的外衣,加入大量增值服务板块,以各种形式转手销售所掌握的合法的、非法的或者当前没有法律约束的稀缺知识资源,从而逐步完成从免费论坛到商业网站的蜕变。



2、论坛商务模式的若干特征



(1)从时间上看:长期潜水,一朝出头



在“纯论坛阶段”停留的时间相当长,如果以是否盈利为分界点,据本人观察,从论坛创建到成为可盈利网站,至少需要经过3年以上的“潜水期”。也就是说,做论坛必须有“深挖洞,广积粮,缓称王”的心理和战略准备。



(2)从主题上看:热点前沿,上下兼顾



所讨论的主题必定是热点问题,或者是带有前沿性质的问题,特别重要的是,这个主题的外延必须足够大。既能吸引尖端人群参与,也能吸广泛吸引中低端人群参与。也就是说,

主题必须具备广泛的群众性。譬如,“民族”、“军事”、“经济”、“科技”、“知识”等主题皆符合此要旨。



(3)从组织上看:共求真知,自然牢固



论坛的组织系统是一个自然的形成过程,开始是一个人或者一组人牵头,在小众范围内探讨当时还是前沿性质的问题。这种讨论完全为了求知,彼此真诚相待。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由于人的学习力大小不同自然形成了知识权威,并构建了次级系统。这种由共求真知而形成的组织系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,足以形成强力的领导中心。



(4)从营销上看:低进高出,超额价值



营销的核心就是低成本买进资源,高价格卖出资源。论坛实现盈利的手段无出其右。

低成本的买进(聚合)知识资源:基本上靠无偿、非法和无法约束的手段买进,边际成本基本为零,直接成本不过是一台电脑、上网费而已,可以说微不足道。

高价格的卖出(重新结构化)的知识资源:通过远程下载的方法,以正常甚至高于正常知识产品(书籍、报告、音像)价格的形式卖给论坛早就培养起来的边缘人群。



3、综述:前途可期,分化整合



论坛被一些研究者誉为下一波互联网创业模式。从本人的观察看,非常有道理。

从政府角度看,互联网产业是受到扶持的,也就是说,我国政府对网络业是采取“放水养鱼”态度的,这构成了论坛生存的良好“水域”。

从社会的角度看,论坛具有明显的知识传播和教育功能,能使大众低成本的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,无数个论坛将能够从整体上塑造国民的学习意识,提高国民的创造力和竞争力,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活力。

从商业的角度看,论坛目前还属于马克思所说的“个别创新”范畴,能使主办者享受到“超额剩余价值”,值得投入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鉴于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,影响日益重大。为防微杜渐,扬长避短,各国政府正加紧对互联网进行治理。我国政府近期对互联网问题也是频频出手,可以预期,互联网“大规范”的日子为期不远。

考虑我国新闻和信息政策特点,可以预见,言论性、危害公众利益性论坛的好日子恐怕不多了,而专业性、实务性,与国与民有现实利益的论坛将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