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anuary 13, 2005

社会性软件与分享――互联网的未来

注:本文是一个课堂Presentation的RTF版,观点多来源于网友博客。
社会性软件与分享――互联网的未来
刘书文
2004年12月3日
什么是社会性软件SS?
反映人们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,以及建立在这些特性上的信息交换的软件,例如Wiki , Linkedin, friendster, Ryze
etc.
是对真实社会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的反映,在SS中,人成为了软件的一部分。
“社会性软件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和自动组织群体的软件”。
社会性软件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三点:
社会性软件首先是个人软件,是个人网络化的工具;
社会性软件构建的是社会网络,这个社会网络包括弱链接,中链接和强链接;
社会性软件是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。
社会性软件中的一些特征:
在使用过程中反射社会网络,无论是Strong Links 还是Weak Links(包括亲友、兴趣和地理),信任;
Group to form and self-organize;
以自我为中心,轻量级,松散耦合,Web 连接;
Many2Many;
使用者的身份和信任在软件中体现;
软件本身不断更新和自我发展;
主动参与到群体中。
与传统软件的区别
人们在使用其他软件的时候,或感觉到一种工具。但是,人们在使用社会性软件的过程中,人们感觉到的或者关注的是社会关系。
社会性软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:
第一类:显式的社会性软件,例如Friendster,就是要简单地建立社会关联,尤其是强/弱链接。
第二类:协作和通信工具,包括了各种支持CoP(Community of Practice) ,例如Groove和Instant Message。
第三类:个人出版和聚合,例如Blog和Wiki。
第四类:智能社会软件,计算机协同工作。 
目前比较流行和成功的社会软件有:
· Email(电子邮件)
· Usenet(新闻组), mailing lists(邮件列表)
· MUDs and MOOs(多用户网络游戏)
· Wikis and wiki-like systems(维客系统)
· Personal weblogs(个人博客)
·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s(社会网络系统)
 Friendster:http://www.friendster.com
 Ryze:http://ryze.org
· Socialtext:http://www.socialtext.com/
· Personal Journals(个人杂志)
 LiveJournal
 Xanga
两大基础理论
六度分隔(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)理论
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(Stanley Milgram)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。
“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,也就是说,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。”
曾经“六度分隔”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。但是,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。
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人与人之间的“弱链接”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150法则

从欧洲发源的“赫特兄弟会”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,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有趣的是,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: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,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,再各自发展。

“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。”
150法则的应用
动感地带
MSN
ü “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。”
ü 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,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,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则
ü 80%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
SS的社会影响
社会交往模式的新形式
变革知识传播方式
社会性软件可能成为一种新媒体,网络化的人际传播
社会性软件更是一种社会新思想:“分享”
博客(blog)

Blog并不只是一个站点、主页。它降低了Blogger彼此之间相互熟识、了解和进一步交流的时间、交际门槛。通过Blogger时间性的书写,有了身份和较为完整、丰满的个体形象(个人的档案记录)。
应用+时间性持续的内容=〉现实身份的网络代理。
SS的社会影响
社会交往模式的新形式
变革知识传播方式
社会性软件可能成为一种新媒体,网络化的人际传播
社会性软件更是一种社会新思想:“分享”
基于博客的人际网络
基于Blog的PLink:People Link
PLink:People
Link类似于一个聚合中心,在那里,人们提交自己的FOAF(朋友的朋友)数据,然后PLink把你的数据嵌入它的人际网络库中,之后所有人就可以通过PLink以可读的方式了解到你的资料,也可以知道你认识那些人,并从库中计算出那些人认识你,通过链接,就可以在这样的人际关系脉络中漫游,和Blog背后的一个个人学习、交流。
Blog是社会性软件的基本单位!
著名交友网站
何为Wiki(维客)?
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“wee kee wee kee”,原本是“快点快点”(quick)的意思。  
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。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(甚至任何访问者)维护,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,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。
Wiki举例
Wiki技术和规范
1)保留网页每一次更动的版本。
2)页面锁定,一些主要页面可以用锁定技术将内容锁定。
3)版本对比,wiki站点的每个页面都有更新纪录,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,wiki会自动找出他们的差别。
4)更新描述,你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几句话,如你更新内容的依据、或是跟管理员的对话等。
5)IP禁止。wiki有纪录和封存IP的功能,将破坏者的IP纪录下来。
6)Sand Box(沙箱)测试,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个Sand Box的页面,这个页面就是让初次参与的人先到Sand Box页面做测试。
7)明晰的编辑规则。
美味书签(del.icio.us)
社会性书签管理服务,让不同用户之间的网址收藏共享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网址,上面依照时间列出了他们的收藏。也可以跟踪一些人的阅读情况。
另外,del.icio.us还提供了分类,人们可以依照类别,订阅那些被人们作为书签存放起来的有价值讯息。
启示
从Blog到Friendster,到Wiki,到del.icio.us
“分享”是主题。人们应用技术的同时会自然地愿意分享,愿意交换,愿意透过值得信任的节点相互连接。
人是互联网的根本,用社会性软件把人的能力发动和聚集起来。
Flash mob——互联网时代的新街头戏剧
快闪族、快闪党或暴走族。通过互联网召集数以百计互不相识的人,在指定时间涌到指定地点完成某些稀奇古怪的任务后,又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。
Flash mob的著名的行动
2003年6月2日,曼哈顿,200人,突然连续鼓掌15秒,然后闪去。
2003年7月30日,柏林,100人,在街头撑起彩色雨伞跳舞,然后闪去。
2003年8月7日,伦敦,200人,群聚家具店一同称赞家具,然后闪去。
2003年8月22日,香港,在一家快餐店高举卫生纸大跳芭蕾舞,然后闪去。
2003年8月27日,台中,集体面向广三广场大喊三声“火星来了”,然后闪去。
Flash Mobs很快地在全球形成一股风潮,世界各地街出现一群快闪群众竞相模仿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